支教第五天,气温开始回升,烈日下,队员们正穿梭于支教的田间小道。。
首次到东风村,队员们就被路旁一条气势恢宏、蜿蜒盘旋的石龙所吸引,后来才知这就是知名的沱灌水渠。沱灌水渠于1972年4月8日经四川省计委批准修建。同年8月8日,沱灌第一期工程破土动工,工期历时8年。该水渠从内江椑木镇沱江河提水,最后进入隆昌。有36人为修沱灌丢失了生命,有307人为修沱灌落下了工伤。沱灌工程全用石料砌筑而成,水渠高度、宽度和长度大大超过普通水渠,是仅次于红旗渠的全国第二、全省第一大人造水利工程,远看就像巨龙长城一样。该工程年提水量一亿立方米,是历史留给隆昌的是一笔物质和精神财富。
为了充分领略“红色”水渠的雄姿,学习“沱灌水渠精神”,今天,支教队员们专门带领小朋友们一起走访这条雄伟的生命之渠。经过二十分钟的行程,同学们抵达红色工程沱灌区。历史赋予这条水渠的内容太多太多,志愿者把通过走访党员、询问当地村名以及上网搜索到的历史资料一一讲给孩子们听。“由于当时没有机械,修建沱灌时,几乎全靠人工。比如,建大坝的石头都是从外地用船运过来的,船一到,就要从船上往岸上抬石头。那些条石都很大,是‘441’的规格。修建渡槽时,也是全靠人工往上面抬石头。现在想起来,都觉得不可思议,真是‘人心齐,泰山移’。”通过志愿者的讲述,孩子们仿佛看到祖辈正肩负青砂石彳亍前行,听到钻子敲打青砂石的的铿锵之声。随后,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来到水渠底部,仔细观察每一寸祖辈用汗水耕耘过的土地,抚摸着潺潺水流在青砂石上书写的历史痕迹。大家边看,边不停地发表感慨,无不为这工程的浩大所震撼,更为工程修建者们的艰辛所感动。孩子们纷纷讲述自己内心的感想。有的孩子天真的说到,沱灌水渠很长很长,可以到达北京,到天安门;有的说自己的爷爷参加了修建隆昌水利渠道陀灌区的建设;还有的说自己的爷爷是石匠,是修建水渠主力军······
通过一个多小时的实地考察,同学们对这一普通而伟大的水利工程感到振奋,也被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所鼓舞。同学们踏着先辈的足迹,表示将把先辈的“沱灌水渠精神”发扬到学习和生活中。最后志愿者引导孩子们合唱《团结就是力量》作为党九十岁生日之际献给为陀灌区水渠作出巨大奉献的人们。志愿者和小朋友们再次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历史精神和理想信念教育。

